时间: 2025-05-01 05:4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8:39
“恶法”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不公正或不合理的法律”。它通常指的是那些虽然形式上合法,但实际上违背了正义、道德或公共利益的法律。
在文学中,“恶法”可能被用来批判社会的不公或法律的荒谬。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表达对某项法律的不满或反对。在专业领域,如法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讨论法律的道德性和公正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如“不公正法”强调法律的不公平性,“荒谬法”强调法律的荒谬性。
“恶法”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观念的变化,这个词的含义和使用也在不断演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恶法”可能被用来批判那些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法律。例如,在民主社会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认为法律应当体现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
“恶法”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公、压迫和反抗。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法律,可能会用“恶法”来形容它,并采取行动争取改变。
在诗歌中,可以将“恶法”融入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恶法如枷锁,束缚自由心,
正义之声,终将响彻云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在恶法下受苦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音乐来表达对恶法的反抗。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bad law”或“unjust law”,德语中的“unrechtiges Gesetz”,都有类似的表达,反映了不同文化对不公正法律的共同认知。
“恶法”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批判不公正的法律,还激发我们对正义的追求。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道德性和社会功能。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