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3:20
词汇“信问”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信”和“问”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信问”可能指的是基于信任的询问,或者是对某个信息的提问。
由于“信问”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一种基于深厚信任的提问方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社交或专业环境中。
由于“信问”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明确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新创词汇,用于特定的交流场景。
在强调信任和专业性的社会或文化背景中,“信问”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交流方式,体现了对对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正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信任和尊重。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种和谐的交流氛围。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经在专业或学术环境中遇到过基于信任的提问方式,可能会对这个词汇有更深的体会。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信问”作为一种表达深厚信任和尊重的交流方式来使用,例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以平和的语气进行交流,体现了“信问”的氛围。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对话声,传达出信任和尊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交流方式可能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信问”作为一个可能的新创词汇,体现了汉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