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8:3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8:30:48
词汇“乱贼”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扰乱秩序、作恶多端的人,特别是指那些进行非法活动、破坏社会安定的人。在古代汉语中,“乱”常指混乱、无序,“贼”则指盗贼、作恶者。
在文学作品中,“乱贼”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破坏和平、引发战争的反面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用来指代那些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中,“乱贼”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违反法律、破坏社会秩序的个体或团体。
“乱贼”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乱”和“贼”都是古代常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结合形成了“乱贼”这一复合词,用以描述那些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乱贼”常常与叛乱、战争等负面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指代那些进行恐怖活动或严重犯罪的人。
“乱贼”这个词汇通常会引发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愤怒。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混乱、暴力和不安全的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乱贼”这个词汇,但如果我在新闻中看到有关严重犯罪或恐怖活动的报道,我可能会在内心或与他人的讨论中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那些犯罪分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乱贼”:
在夜的深渊,乱贼潜行,
星光黯淡,月影朦胧。
他们的脚步,无声无息,
扰乱了宁静的梦。
“乱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阴影和紧张的氛围。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阴暗的街道、模糊的人影;在听觉上,可能会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突然的尖叫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如“bandit”或“rebel”,但这些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情境可能与“乱贼”有所不同。
“乱贼”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和个体。在实际使用中,我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以确保我的表达既准确又得体。
1.
【乱】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同本义。
【引证】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