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7:3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7:34:14
歪七竖八 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排列不整齐、杂乱无章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东西摆放得歪歪斜斜,七上八下,没有规律和秩序。
在文学作品中,歪七竖八 常用来描绘战场、废墟或混乱的场景,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房间或书桌的杂乱,或者比喻思维的混乱。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设计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布局或设计的无序。
歪七竖八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数字“七”和“八”的特殊使用,这两个数字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多或杂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无序和混乱的场景。
在文化中,秩序和整齐被视为美德,因此歪七竖八**这样的词汇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缺乏组织和规划的行为或状态。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混乱和不安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序、混乱和失控的情境,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自己房间的杂乱,或者在看到无序的公共场所时使用它来表达不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树影歪七竖八,如同心中的思绪,无序而又深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风吹乱的树林,树枝歪七竖八地伸展着;结合音乐,可能会联想到一首节奏混乱、旋律不连贯的曲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sixes and sevens”,意指混乱或不一致的状态。
歪七竖八 这个词汇在描述无序和混乱的场景时非常有效,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秩序的追求和对混乱的反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你们~的样子让人恶心。
1.
【歪】
扭伤。
【引证】
《红楼梦》-被石头绊了一下,歪了腿。
【组词】
歪了脚
2.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3.
【竖】
纵。与“横”相反。
【引证】
南朝·梁简文帝《明月山铭》-緅色斜临,霞文横竖。
【组词】
竖井
童仆。
【引证】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组词】
竖人
4.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