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7:36
“歧路徘徊”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分岔路口徘徊不定。基本含义是指在面临选择时犹豫不决,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比喻在人生的重要抉择面前感到迷茫和困惑。
“歧路徘徊”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如《左传》等,描述人们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表达人们在重要决策面前的迷茫和困惑。
在**文化中,“歧路徘徊”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对照,强调在决策时需要平衡和审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描述年轻人在职业选择、婚姻决策等方面的困惑。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焦虑和不确定。它让人联想到迷雾中的十字路口,象征着人生的迷茫和挑战。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感到歧路徘徊,最终通过深入了解各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了决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人生的岔路口,我歧路徘徊, 星光指引我前行,终将找到归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分岔路口,四周是朦胧的雾气,象征着迷茫和不确定。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增添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a crossroads”,用来描述类似的情境,但在文化内涵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歧路徘徊”这个词汇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的内心状态。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长途君怅望,歧路我徘徊,心赏风烟隔,容华岁月催。
1.
【歧】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引证】
《集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 、 张衡《思玄赋》-歧趾而胪情。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 【徘】 (形声。从彳,非声。彳读chì,表示小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