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3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38:30
“以丰补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丰盛的部分来弥补不足的部分。基本含义是指在资源或条件充足的情况下,用多余的部分来填补不足或欠缺的部分,以达到平衡或满足需求的目的。
“以丰补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农业社会,当时人们根据季节和收成的变化来调整生活和资源的分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经济、管理和个人生活。
在**文化中,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此,“以丰补歉”不仅是一种实际的资源管理策略,也是一种追求内外平衡的哲学思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定和有序的感觉,它强调了在面对不平衡时寻找解决方案的智慧和策略。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以丰补歉的情况,比如在时间管理上,我会用效率高的时间段来完成重要的任务,以弥补其他时间段的低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以丰补歉,岁月静好,用春日的繁花填补冬日的寂寥。”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农夫在丰收的季节将多余的粮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安心和准备充分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aving for a rainy day”,虽然表达的意思略有不同,但都体现了预先准备和平衡资源的概念。
“以丰补歉”这个成语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资源管理策略,也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哲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不平衡时寻找解决方案,追求内外和谐。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新视角。
以丰补歉,很有必要。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丰】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一器物盛有玉形,下面是“豆”(古代盛器)。故“豐”本是盛有贵重物品的礼器。这由“豊”字可以得到证明。古文“豐与“豊”是同一个字,《说文》:“豊,行礼之器也。”本义:古代盛酒器的托盘)。
中国古代礼器,形状像豆,用以承酒觯。
【引证】
《说文》-豐,豆之豐满者也。 、 《仪礼·公食大夫礼》-饮酒实于觯,加于丰。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歉】
(形声。从欠,兼声。本义:吃不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歉,食不满也。 、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诗》-健儿立霜雪,腹歉衣裳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