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1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17:15
五言律诗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属于诗歌的律诗类别。它由五言绝句发展而来,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八句,总计四十个字。五言律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是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五言律诗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阶段。它继承了五言绝句的简洁明快,又吸收了七言诗的丰富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文化中,五言律诗被视为高雅文学的代表,它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华,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变迁。在科举考试中,诗歌创作是重要的考核内容,五言律诗因此成为文人必修的技艺。
五言律诗常常给人以古典、雅致、深沉的情感联想。它那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骨和情怀,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加过学校的诗歌创作比赛,尝试用五言律诗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五言律诗的魅力和难度。
在现代诗歌创作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可以被赋予新的生命,例如结合现代主题和语言风格,创作出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手持毛笔,在窗前沉思,窗外是飘落的梅花。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五言律诗的创作过程,以及它所蕴含的静谧与深邃。
在西方文学中,虽然不存在完全对应的诗歌形式,但十四行诗(Sonnet)在结构和韵律上的严谨性,可以与五言律诗相媲美。
五言律诗作为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化传承和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五言律诗的学和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
3.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
4.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引证】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说文》-诗,志也。 、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组词】
诗筒、 诗瓢、 诗友、 诗虎、 诗流、 诗案、 诗眼、 诗债、 诗传、 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