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4: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43:46
“度德量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衡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这个成语强调在行动之前,要客观地评估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以确保自己的行为既符合道德标准,又能够胜任。
在文学作品中,“度德量力”常用于描述人物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自我反思和谨慎态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劝告他人不要盲目自信或自大。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同义词: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反义词:自不量力、妄自尊大
同义词“自知之明”强调对自己的了解,而“量力而行”则强调根据能力行事。反义词“自不量力”和“妄自尊大”则分别表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过于自大。
“度德量力”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这个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用来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度德量力”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知止而后有定”等理念相呼应,强调在行动之前要有自知之明和适度的谨慎。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谨慎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和明智决策的形象。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冲动和盲目。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度德量力”来提醒自己和朋友在做出重要决策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道德标准,避免因冲动而犯错。
在诗歌中,可以将“度德量力”融入到描述一个人在月光下独自思考的场景中,表达他对自己未来的深思熟虑。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俯瞰着下方的城市,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反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now one's limits”或“judge one's own capabilitie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自我认知和适度的重要性。
“度德量力”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进行自我评估,确保我们的行为既符合道德标准,又能够胜任。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又想:“倘或被他二人一个不留神,误碰一下子,恐怕吃不住。”便自己~,退了下来。
1.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