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4:23
词汇“[本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用法来进行分析。
“本奏”可能是由“本”和“奏”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在古代汉语中,“本”可以指原本、根本、书本等,而“奏”则有奏报、奏乐、奏效等含义。结合来看,“本奏”可能指的是原本的奏报或根本的奏效。
由于“本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出现“本奏”一词,用以指代正式的奏报或奏章。
“本奏”可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已经不再被广泛使用,或者在现代汉语中有了新的含义或用法。
在古代,官员向呈递的正式文件称为奏章或奏折,这些文件通常包含重要的政治、军事或经济信息。因此,“本奏”可能在这样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并使用。
由于“本奏”与古代官方文件相关,它可能给人一种正式、庄重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
在现代生活中,“本奏”一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本奏”一词来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感。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像或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奏”一词所蕴含的正式和庄重的氛围。
由于“本奏”是中文特有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本奏”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文化传统的认识。
1.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
2.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