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49
悔恨交加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后悔和怨恨同时存在”。这个成语描述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状态,其中包含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后悔以及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怨恨。
悔恨交加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悔恨”和“交加”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悔恨”指的是后悔和怨恨,而“交加”则表示同时发生或存在。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悔恨交加常常与道德判断和个人责任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个人行为后果的重视,以及对悔改和自我完善的强调。
悔恨交加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对过去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无奈。这种情感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评价和未来的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为一次错误的职业选择而悔恨交加,这种情感状态对他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悔恨交加”融入到描述内心世界的诗句中:
悔恨交加夜未央,
心海波涛难自量。
昔日轻狂成过往,
今宵独酌泪千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孤独身影在夜晚沉思的画面,背景是模糊的灯光和深邃的夜空,传达出悔恨交加的情感。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旋律,如钢琴曲,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lled with regret and remor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
悔恨交加 这个词汇在描述复杂情感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后悔,还包含了怨恨的成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他对此事~,无地自容。
1.
【悔】
(形声。从心,每声。本义:悔恨,懊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悔,恨也。 、 《诗·大雅·云汉》-宜无悔怒。 、 《战国策·秦策》-此讲之悔也。 、 《淮南子·泛论》-悔不杀汤于夏台。 、 《楚辞·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 《左传·隐公十一年》-天其以礼悔祸于许。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可悔故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悔其随之。 、 、
【组词】
悔亲、 悔谢、 悔心革命、 悔悟心行、 悔尤
过失;灾祸。
【引证】
《诗·大雅·抑》-庶无罪悔。 、 《易·系辞》-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尚速有悔于予身。
【组词】
悔亡、 悔吝、 悔咎、 悔戾
2.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3.
【交】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脚胫相交。
【引证】
《说文》-交,交胫也。 、 《战国策·秦策》-交足而待。 、 《礼记·王制》-雕题交趾。
【组词】
交趾
4.
【加】
(会意。从力,从口。本义:添枝加叶说假话、虚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加,语相增加也。 、 《左传·襄公十三年》-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 、 《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 《左传·庄公十年》-弗敢加也。
【组词】
加叶添枝、 加诸、 加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