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2:03
词汇“伏灵”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伏”可以理解为隐藏、潜伏,而“灵”通常指灵魂、精神或超自然的存在。因此,“伏灵”可以理解为隐藏的灵魂或潜伏的精神。
由于“伏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神秘主义的文本中出现,用以描述某种未被察觉的超自然力量。
由于“伏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某些特定文化或文学作品中创造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可能存在对隐藏灵魂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这种信仰可能体现在民间传说、神话或**故事中。
由于“伏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伏灵”来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
在夜的深处,伏灵轻语,
星光下,古老的秘密缓缓展开。
由于“伏灵”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伏灵”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较为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特定文化或文学作品的理解,但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可能性较小。
1.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