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16
“咄咄”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作象声词,模拟人或动物发出的声音,如惊讶、责备或催促的声音。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短促而尖锐的声音。
“咄咄”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历史悠久,最初可能用于模拟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咄咄”常与惊讶、责备等情绪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特定声音的共同认知和情感反应。
“咄咄”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或不满,这种声音的尖锐性能够迅速引起听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朋友聚会时听到有人用“咄咄”来表达对某个意外**的惊讶,这种用法增添了交流的趣味性。
在诗歌中,“咄咄”可以用来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或是小动物的叫声,为诗歌增添生动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小猫对着镜子“咄咄”叫的场景,这种声音和画面的结合能够增强观者的感官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类似的象声词可能存在,但其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tsk tsk”可能与“咄咄”在表达责备或不满时有相似之处。
“咄咄”作为一个象声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能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类词汇能够提升交流的效果。
1.
【咄】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咄,相调也。 、 《字林》-咄,相诃也。 、 《苍颉篇》-咄,啐也。 、 《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咄!口无毛。 、 《史记》-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 、 《水浒传》-咄!你是个破落户。
【组词】
咄叱、 咄啐、 咄骂
2.
【咄】
(形声。从口,出声。本义:呵叱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咄,相调也。 、 《字林》-咄,相诃也。 、 《苍颉篇》-咄,啐也。 、 《汉书·东方朔传》。注:“叱咄之声。”-咄!口无毛。 、 《史记》-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 、 《水浒传》-咄!你是个破落户。
【组词】
咄叱、 咄啐、 咄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