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0:41
“宫邻金虎”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神话传说。字面意思是指宫殿旁边的金色的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宫廷中的权贵或者有权势的人物,暗示他们的威严和不可侵犯。
在文学作品中,“宫邻金虎”常用来描绘皇宫的庄严和权力的象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化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宫廷文化和社会结构。
“宫邻金虎”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金虎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力量和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拥有极大权力和地位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宫廷文化和皇权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宫邻金虎”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地位的崇拜和敬畏。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严和威严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宏伟和权力的集中。它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权力结构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化话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比喻来描述那些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或机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宫邻金虎,威震四方,历史的回声在耳边回响。”
想象一座古老的宫殿,旁边站立着一只金色的虎,这种视觉形象可以激发人们对古代皇权的想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宫廷的音乐和仪式。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象征,如狮子的形象,在西方文化中也常用来象征权力和威严。
“宫邻金虎”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也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并在现代语言表达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2.
【邻】
(形声。从邑,粦(lìn)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
周朝地方基层组织的户口单位。
【引证】
《说文》-邻,五家为邻。 、 《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 陈造《泊慈湖北岸》-渔翁家苇间,蜗舍无邻伍。
【组词】
邻伍、 邻里
3.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4.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