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0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02:49
尘土:尘土的字面意思是指地面上或物体表面上的细小尘埃和土壤颗粒。它通常是由于风化、磨损或人类活动(如建筑、交通)产生的微小颗粒物。
尘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其中“尘”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飞扬的细小颗粒。随着时间的推移,“尘土”逐渐成为描述地面上细小尘埃和土壤颗粒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尘土有时被用来象征谦逊和朴素,如“尘世”一词,指的是纷扰的现实世界。在文化中,尘土也常与世俗的烦恼和欲望相联系。
尘土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脏污、陈旧或疲惫。然而,在某些情境下,尘土也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尘土是清洁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例如,每周的家居清洁中,清除家具和地板上的尘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诗歌中,尘土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沧桑或历史感:
岁月如尘土,悄然覆盖了往昔的足迹, 在风中飘散,化作无尽的回忆。
在英语中,与“尘土”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dust”或“dirt”。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尘土的感知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概念是相似的。
尘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质世界中的一个现象,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尘土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层的意义。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