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7:55
探口风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通过询问或观察来了解某人的意图、计划或态度,尤其是在对方不愿意直接表达的情况下。它通常用于描述一种谨慎的、试探性的交流方式,目的是在不引起对方反感或警觉的情况下获取信息。
在不同的语境中,“探口风”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探口风”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探”(试探)和“口风”(说话的倾向或态度)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已经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场景和含义有所扩展和变化。
在**文化中,“探口风”常常与谨慎、圆滑的社交技巧相关联。在重视面子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方式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沟通策略。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机智。它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巧妙地获取信息而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在工作中,我曾使用“探口风”的方式来了解同事对某个新政策的看法,这样可以在正式讨论前做好准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言语的迷宫里,我探口风,
寻找那隐藏的,真实的声。
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房间里,低声询问,试图从对方的微妙反应中捕捉信息,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紧张和期待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someone out”或“test the wate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目的和效果相似。
“探口风”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非常有用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特定的交流方式,还反映了人们在社交中的策略和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技巧和效果。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