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8:20
“上陵下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上面的人被下面的人所取代。基本含义是指在社会地位、权力结构中,原本处于高位的人被原本处于低位的人所替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社会变革、权力更迭或职位变动的情况。
“上陵下替”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反映了其字面意思。在古代汉语中,“陵”指的是高大的土山,引申为高位;“替”则是替代的意思。这个成语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用以描述社会和政治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社会地位和权力的稳定被视为重要的价值。因此,“上陵下替”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反思,既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秩序的渴望。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复杂的,既有对变革的期待,也有对失去的忧虑。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引发对权力和地位的深层次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家公司见证了管理层的大换血,老一代的领导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所取代,这种“上陵下替”的现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职场的残酷和时代的变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上陵下替,旧梦难寻,新花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更迭的画面,新旧交替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变化明显的古典音乐,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权力的更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old guard giving way to the new”,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在描述新旧势力的交替。
“上陵下替”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是一个引发深思的符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深刻地把握社会动态和历史脉络。
上陵下替,纲维靡立。
1.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2.
【陵】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陵,大阜也。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 、 《国语·齐语》-陵阜陆墐。 、 《易·渐卦》-鸿渐于陵。 、 《聊斋志异·促织》-古陵蔚起。
3.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4.
【替】
(形声。本作“竝”。从竝,白声。竝(bìng),二人并立。本义:废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替。-竝,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替孟明。 、 《诗·小雅·楚茨》-勿替引之。 、 《诗·大雅·召》-胡不自替。 、 《国语·楚语》-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 、 《离骚》-謇朝谇而夕替。
【组词】
久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