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49
前臂:指人体上肢的一部分,位于肘部和手腕之间。它由两块主要的骨头组成,即尺骨和桡骨,这两块骨头通过肌肉、肌腱和韧带连接,使得前臂能够进行旋转和弯曲等动作。
前臂这个词源于古英语和拉丁语,其中“前”表示位置在前,“臂”指人体的上肢部分。在语言演变中,这个词保持了其基本的解剖学意义。
在不同的文化中,前臂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展示前臂的肌肉可能被视为力量和美的象征。
前臂可能让人联想到力量、灵活性和**能力。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与特定的体育活动或受伤经历相关联。
个人经历中,前臂可能是锻炼时的重点部位,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意外受伤而引起注意。
在诗歌中,前臂可以被比喻为连接天空与大地的桥梁,象征着人类的力量与脆弱。
看到前臂,可能会联想到健身房中的哑铃声,或者是外科手术中的器械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forearm”,德语中的“Unterarm”,都指代相同的人体部位,但其使用和文化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前臂作为一个解剖学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被深入讨论,但它在描述人体结构和功能时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前臂的定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并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相关词汇。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臂】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
【引证】
《说文》-臂,手上也。 、 《广雅·释亲》-肱谓之臂。 、 《仪礼·少牢礼》。注:“肱骨。”-肩臂。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奋袖出臂。
【组词】
臂缚、 臂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