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2:32
前脸儿(qián liǎnr)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物体的前部或正面,尤其是在汽车、建筑物等大型物体中。字面意思是指物体的前脸部分,即面向观察者的那一面。
前脸儿一词源于北方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吸收。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主要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特别是在描述现代建筑和交通工具时。
在中国文化中,前脸儿常与外观和第一印象相关联。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通过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或物,因此前脸儿在文化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前脸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新颖、现代或传统的美感。在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设计美学和工艺的赞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注意到不同品牌汽车的前脸儿设计各异,有的简洁现代,有的则保留了传统的元素,这反映了设计者的不同理念和目标市场。
在诗歌中,前脸儿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岁月的车轮,前脸儿雕刻着沧桑的痕迹。”
前脸儿可能让人联想到汽车启动时的引擎声,或是建筑物在晨光中的轮廓。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ront facade”或“front end”,但它们在语境和使用上可能略有不同。
前脸儿是一个描述物体前部的实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设计美学和社会文化现象。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