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1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11:08
恶意:指故意伤害他人或做坏事的心理状态或意图,通常伴随着不良的动机和目的。
恶意一词源自中古英语的“malice”,进一步追溯到拉丁语的“malitia”,意为“恶毒”或“恶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英语中保留了其负面含义,并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
在许多文化中,恶意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社会普遍谴责这种行为。在法律体系中,恶意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如赔偿或监禁。
恶意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不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背叛、欺骗和伤害。
在个人经历中,恶意可能表现为同事之间的背后中伤或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暴力。这些经历提醒我们,恶意行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有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恶意可以被描绘为黑暗的力量,如:
在阴暗的角落里,恶意潜伏,
如同夜幕下的阴影,无声无息。
它扭曲心灵,腐蚀善意,
在人心中播下猜疑的种子。
恶意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夜晚的森林或破败的街道。在音乐中,它可能与低沉的旋律和不安的节奏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中,如西班牙语的“malicia”或法语的“malice”,恶意这个词都保留了其负面含义,尽管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恶意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负面倾向。了解和识别恶意行为对于维护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至关重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图。
1.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