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25:36
枕藉(zhěn ji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枕头和垫子”,但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人密集地堆积在一起,互相支撑或压在一起的状态。这个词汇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用以描绘一种混乱或拥挤的场景。
在文学作品中,“枕藉”常用来形容战场上的尸体、灾难后的废墟、或是人群拥挤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文学表达中。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或灾难研究中,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具体的场景。
“枕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确实是指枕头和垫子。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物体或人的密集堆积状态。这种演变反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在**文化中,“枕藉”常与战争、灾难等负面场景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这些场景的深刻印象和情感反应。这种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用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枕藉”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混乱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灾难的无情或是人群的喧嚣。这种情感反应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使用“枕藉”这个词汇,因为它更多出现在文学或正式的书面语中。然而,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时,这个词汇常常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场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枕藉”:
夜幕降临,星辰枕藉于天际,
月光洒落,银辉铺满大地。
想象一幅画面:战场上,尸体枕藉,血流成河。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听觉联想是沉重和混乱的,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led up”或“jumbled together”,但这些词汇缺乏“枕藉”所带有的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
“枕藉”是一个富有文学色彩和情感深度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作品和正式的书面语中具有重要的表达功能。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场景描述,同时也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藉】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藉,祭藉也。 、 《仪礼·士虞礼》-藉用苇席。 、 《列子·黄帝》-藉乃燔林。 、 《周礼·大行人》-缫藉九寸。 、 《易·大过》-藉用白茅,无咎。 、 《礼记·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