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8:33
词汇“枕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枕骸”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枕骸”字面意思是指枕着尸骨。在古代文学中,它常用来形容战场上士兵死后尸骨未寒,战友或后人枕着他们的尸骨而眠,表达一种悲壮和哀悼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枕骸”常出现在描述战争惨烈、士兵牺牲的场景中,用以强调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
“枕骸”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主要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战争常常被赋予悲壮的色彩,“枕骸”这一词汇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战争牺牲者的哀悼和尊重。
“枕骸”这个词汇给人以沉重、悲壮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无畏牺牲,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悼。
由于“枕骸”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枕骸”融入到描述古代战争场景的诗歌或故事中,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和悲壮氛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荒凉的战场,尸骨遍地,风中传来哀鸣;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这种氛围。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枕骸”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战争残酷和士兵牺牲的词汇或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枕骸”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情感色彩。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骸】
(形声。从骨,亥声。本义:胫骨,小腿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骨空论》曰:‘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然则正谓胫骨为骸矣。”-骸,胫骨也。 、 《素问》-骸下为辅,辅上为腘。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析骸而炊之。 、 《齐民要术》-[相马]臂欲大而短,骸欲小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