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7:07
“安分守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于本分,遵守命运的安排。它强调的是一种顺从和接受现状的态度,不强求改变,不违背天命。
在文学作品中,“安分守命”常用来描述那些接受命运安排、不反抗的人物性格。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缺乏进取心或勇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情感色彩和语境适应性,而反义词则强调了与“安分守命”相反的积极进取态度。
“安分守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顺应天命和遵守社会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也有所变化,但核心的顺从和接受的态度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安分守命”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观念紧密相关。在社会变迁中,这个词有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改变、缺乏创新精神的人。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顺从和接受的理解,也有对缺乏勇气和进取心的遗憾。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和心态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教师,他一生安分守命,对学生和教育事业充满热爱,这种态度让我深受感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安分守命,心如止水,岁月静好,不问前程。”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坐在窗前,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风景,背景音乐是柔和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接受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acceptance”或“resignation”来表达,但它们更多地强调了接受现实的一面,而“安分守命”则包含了更多的顺从和遵守的意味。
“安分守命”这个词汇在*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思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
你安分守命,别要再生妄想了。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4.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