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11:56
词汇“暮禽”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暮禽”字面意思是指在傍晚时分活动的鸟类。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在日落时分活动的鸟,如归巢的鸟类。
“暮”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傍晚、日落。“禽”在古代汉语中泛指鸟类。随着语言的发展,“暮禽”逐渐固定为一个描述傍晚鸟类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暮禽”常被用来象征归隐、宁静的生活,或在诗歌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暮禽”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日落时分的宁静和一天的结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乡村或自然环境中观察到暮禽归巢的景象,这种体验常带来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暮禽归巢声细细,夕阳斜照影长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日落时分,鸟儿归巢的宁静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鸟儿归巢时的鸣叫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vening birds”,但在文学意境上可能不如“暮禽”那样富有诗意。
“暮禽”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傍晚活动的鸟类,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1.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2.
【禽】
(象形。本义:走兽总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禽,走兽总名。 、 《白虎通》-禽者何?鸟兽之总名 、 《礼记·月令》。疏:“兽之通名也。”-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 《列子·黄帝》-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俯走,谓之禽兽。 、 《周礼·庖人》。注:“宜为羔豚、犊、麝、雉、鴈。凡鸟兽未孕曰禽。”-六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陀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汉·王充《论衡·遭虎》-虎亦诸禽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