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57:55
“常年累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形容时间长久,经历了很多年月。基本含义是指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或持续,强调时间的持久性和积累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常年累月”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持不懈或事物的长期积累,如“他常年累月地练书法,终于成为了一名书法大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长期的惯或状态,如“她常年累月地照顾生病的母亲,非常辛苦。”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中,可以用来描述地貌的长期变化,如“这座山常年累月地被风化,形成了独特的地貌。”
同义词:
反义词:
“常年累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由“常年”和“累月”两个词组合而成,强调时间的长期性和积累的效果。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累月不食”的记载,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成语形式。
在**文化中,“常年累月”强调的是坚持和积累的重要性,这与儒家文化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观念相契合。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用来赞扬那些长期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人。
“常年累月”这个词汇给人以坚持和毅力的联想,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积累的力量。它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和坚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过一位老人常年累月地照顾生病的妻子,这种坚持和爱心让我深受感动。这个词汇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学*还是生活中,坚持和积累都是成功的关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常年累月”:
常年累月的坚持, 如山间清泉不息。 岁月沉淀的智慧, 在心中悄然生辉。
在视觉上,“常年累月”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时间流逝的画作,如老树的年轮、古老的建筑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悠长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over the years”或“year after year”,都强调时间的长期性和积累的效果。这些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相似的使用情况,体现了人类对时间长期性的共同认知。
通过对“常年累月”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强调了时间的长期性和积累的效果,还蕴含着坚持和毅力的文化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力度。
福建内地常年累月闹着兵祸、官灾、绑票、械斗。
他~工作在青藏高原上。
1.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3.
【累】
罪行;过失。
【引证】
《世说新语》-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组词】
罪累
4.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 、 《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仪礼·觐礼》-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 、 《淮南子·天文》-月虚而鱼脑减。 、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组词】
月满则亏,水满则盈、 月上半阑残、 月老冰人、 “月”字流觞、 月日、 月晕、 月影、 月满、 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