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2:40
屏气敛息: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抑制呼吸,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或动作。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境下,为了不引起注意或出于紧张、敬畏等原因,人们会刻意控制自己的呼吸,使之变得轻微甚至几乎不可察觉。
在文学作品中,屏气敛息常用来形容人物在紧张、悬疑或重要时刻的状态,如侦探小说中主角接近关键线索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人们在等待重要消息时的紧张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心理学,可能会用来描述特定情境下的生理反应。
同义词:屏息、凝神、静气 反义词:喘息、呼吸急促
同义词中,“屏息”强调停止呼吸的动作,“凝神”强调集中注意力,“静气”强调保持平静的心态。反义词中,“喘息”表示急促的呼吸,“呼吸急促”则直接描述了呼吸的快速和不稳定。
屏气敛息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屏气”意为抑制呼吸,“敛息”意为收敛气息。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紧张或重要时刻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东方文化中,屏气敛息有时与冥想和内观等修行活动相关,强调在静默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在西方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与紧张和悬疑的情境相关。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期待。联想上,它让我想到那些充满悬念的电影场景,人们在关键时刻的静默和集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等待重要电话时体验过屏气敛息的感觉,那种紧张和期待交织的情绪让人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寂静的夜里,我屏气敛息,
聆听心跳与星辰的对话。
视觉上,屏气敛息让我联想到夜晚的森林,月光下的静谧。听觉上,它让我想到深夜电台的低语,或是远处海浪的轻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ld one's breath”,意为屏住呼吸,但更多强调的是紧张和期待的情绪。
屏气敛息这个词汇在描述紧张和重要时刻的情境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生理上的反应,还捕捉了心理上的紧张和期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绘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连连~,不敢作声。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1. 【屏】 作谦词用于信札中,意为惶恐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4.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