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8:52
词汇“[夭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甚至在标准汉语词典中也难以找到确切的定义。根据字面分析,“夭”通常指早逝或未成年而死,而“挢”则有抬起、举起的意思,但在“夭挢”这个组合中,这两个字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生僻词或者特定领域的术语。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或者表达特定的情感,但由于缺乏具体实例,难以进行详细的语境分析。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提供具体的例句来展示其不同用法。
同义词与反义词: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与其直接相关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词源与演变: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可能需要深入的文献研究才能找到相关资料。
文化与社会背景: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也难以分析。
情感与联想: 对于“夭挢”这个词汇,由于其生僻和缺乏具体含义,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个人应用: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低。
创造性使用: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会显得生硬,除非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创作中,作者有意使用生僻词汇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
视觉与听觉联想: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跨文化比较: 由于“夭挢”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也难以进行比较。
反思与总结: 对于“夭挢”这个词汇,由于其生僻和缺乏具体含义,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的重要性非常有限。在实际的语言使用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常见和意义明确的词汇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挢】
纠正。 同: 矫
【引证】
《周礼·考工记·弓人》-挢干欲熟於火而(孰)无赢。 、 《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挢当世,反诸正。 、 《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挢枉过其正矣。
【组词】
挢拂
诈称;假托。 同: 矫
【引证】
《左传·哀公十四年》-知其挢命。 、 《周礼·秋官·士师》-五曰挢邦令。 、 《汉书·高五王传》-挢制以令天下。
【组词】
挢制、 挢虔、 挢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