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5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56:29
伐树 的字面意思是指砍伐树木,即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段将树木从根部切断,使其倒下。这个词汇在林业、环境保护和建筑等领域中经常使用。
伐树 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伐”字最初的意思是砍伐、攻击,而“树”则是指树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相关联。
在许多文化中,伐树可能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联。在一些社会中,伐树可能被视为对自然的破坏,而在其他社会中,它可能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例如,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伐树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伐树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自然破坏的担忧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森林的消失、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对未来世代的负面影响。
在个人生活中,伐树可能与家庭园艺、建筑项目或参与环保活动有关。例如,为了建造一个花园,可能需要伐树来腾出空间。
在诗歌中,伐树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美丽:
“在晨曦的温柔中, 一棵树静静倒下, 它的生命,如同诗行, 在伐木声中,缓缓消逝。”
伐树可能让人联想到森林中的锯木声、树木倒下的画面以及伐木工人辛勤工作的场景。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增强对伐树行为的感知和理解。
在不同语言中,伐树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tree felling”或“logging”也指砍伐树木的行为。
伐树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重要议题。通过对伐树的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更负责任的决策。
1.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