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4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49:48
“养晦”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养”和“晦”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隐藏才华,不显露自己,保持低调。基本含义是指在适当的时候收敛锋芒,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或麻烦,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策略或处世哲学。
在文学作品中,“养晦”常用来描述智者或英雄在逆境中保持低调,等待时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策略或个人发展时,人们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讨论如何在团队或组织中保持谦逊和低调。
同义词中,“韬光养晦”与“养晦”含义最为接近,都强调隐藏才华和实力。反义词则强调展示和显露,与“养晦”形成鲜明对比。
“养晦”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低调和隐藏实力——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养晦”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在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懂得养晦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种思想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于谦逊和内敛的重视。
“养晦”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稳和智慧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耐心的人,他们的行为策略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领导,他总是强调团队成员要学会养晦,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全部能力。这种策略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养晦”: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选择养晦,
如同深海中的珍珠,静静等待光明的到来。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周围是高高的书架,他静静地阅读,不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养晦”的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以用“playing your cards close to your chest”来表达,意指不轻易展示自己的计划或意图。
“养晦”这个词汇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行为策略,也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调和谦逊,这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我,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