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8:59
词汇“危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危”和“疑”。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危疑”字面意思是指危险和怀疑。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不确定的、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境或心态。
“危”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高耸的山崖,后引申为危险、不安全。“疑”字则源于古代的“疑”字,意为怀疑、不确定。两者结合,形成了“危疑”这个词汇,用来描述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危疑”常常与谨慎、深思熟虑的态度相关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复杂心理。
“危疑”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不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需要谨慎行事、深思熟虑的场景。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做重要决策时感到“危疑”,这种感觉促使我更加仔细地考虑各种可能性和后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危疑”:
夜深人静时,心中危疑起,
星光点点下,思绪难平息。
“危疑”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和低沉的音乐,如一部悬疑电影中的紧张氛围。
在英语中,“危疑”可以对应“doubtful”或“uncertain”,但这些词汇在表达上可能没有“危疑”那么强烈的情感色彩。
“危疑”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心理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
【危】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危,在高而惧也。 、 《鬼谷子》。注:“山高也。”-决危而美名者。 、 《国语·晋语》。注:“高险也。”-榣木不生危。 、 《孝经》。郑注:“殆也。”-高而不危。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