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6:53
梓人(zǐ ré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制作木器的人”,特指古代专门从事木工或雕刻工作的工匠。在古代,梓木因其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而被广泛用于制作印版、家具等,因此“梓人”也常指雕刻印版的工匠。
“梓人”一词源于古代对梓木的使用,梓木因其优良的材质而被用于各种木制品的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梓人”逐渐成为专门从事木工和雕刻工作的工匠的代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梓人被视为技艺传承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在古代社会,梓人的技艺往往通过师徒制度代代相传。
“梓人”一词给人以传统、技艺、精细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专注于手工艺的工匠,他们的工作充满了对细节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参观一个古代工艺展览时,我曾看到一些由梓人制作的精美木雕,那些细致的雕刻和精湛的工艺让我对梓人的技艺深感敬佩。
在诗歌中,可以将“梓人”比喻为那些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坚守传统技艺的人:
梓人手中刀,岁月刻痕深。
传统技艺守,现代世界存。
想象一位梓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专注地雕刻着木头,木屑轻轻飘落,伴随着木头的敲击声和刀刃与木头的摩擦声,这些声音和画面都能让人感受到梓人工作的宁静与专注。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rpenter”(木匠)或“sculptor”(雕塑家),但这些词汇并不特指使用梓木的工匠,因此在文化内涵上与“梓人”有所不同。
“梓人”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工匠的职业身份,也承载了传统技艺的传承和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尽管机械化和自动化已经取代了许多传统手工艺,但“梓人”这一词汇仍然提醒我们尊重和保护那些珍贵的传统技艺。
1.
【梓】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同本义 。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引证】
《说文》-梓,楸也。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 、 《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出楠梓。
【组词】
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