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0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05:34
词汇“入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入赍”的字面意思是指带着财物进入某个地方,通常用于表示进贡、赠送或捐献财物的行为。在古代,这个词常用于描述诸侯向**进贡或臣子向君主献礼的情景。
“入赍”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进贡”、“献礼”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入赍”是体现中央政权权威和地方诸侯忠诚的一种方式。通过进贡,诸侯不仅表达了对中央政权的尊敬,也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
“入赍”一词给人以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秩序。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有序的文化传统。
在现代生活中,“入赍”这个词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阅读古文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历史小说时,可以使用“入赍”一词来营造古代的氛围,如:“月下长安,诸侯入赍,珍宝琳琅,献于帝阙。”
结合古代宫廷的画面或古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入赍”的场景,如想象一群身着古装的人,手持珍宝,缓缓步入宫殿的情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如“tribute”(贡品)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使用,用于描述一个国家向另一个更强大的国家进贡的行为。
“入赍”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层次和深度。
1.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2.
【赍】
拿东西给人,送给。
【引证】
《说文》-齌,持遗也。从貝,齊声。俗字作賫。 、 《周礼·外府》-共其财用之币齌。 、 《周礼·小祝》。注:“犹送也。”-设道齌之奠。 、 《周礼·小宗伯》-受其将币之齌。 、 《仪礼·聘礼记》-又齌皮、马。 、 《战国策·西周策》-王何不以地齌周最。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赍钱三百万。
【组词】
赍助、 赍赏、 赍钱、 赍盗粮
携带;持。
【引证】
《汉书·食货志》。注:“谓将衣食之具以自随也。”-行者齎。 、 《荀子·大略》-齎盗粮。 、 《战国策·齐策四》-赍黄金千斤。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赍叶入市。
【组词】
赍酒、 赍带、 赍排、 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