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5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51:06
寓庐(yù l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寄居或暂住的地方,通常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或临时居所。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在外的临时住处,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和隐逸的意味。
寓庐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在口语中,这个词用得较少,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的文学创作中。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历史学,寓庐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形态或建筑风格。
同义词:
反义词:
寓庐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寓”字意为寄居,“庐”字意为简陋的房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成为表达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寓庐常与文人墨客的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追求。这种文化背景使得寓庐**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寓庐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山林间的隐居生活和文人墨客的清高情怀。它激发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寓庐这个词让我想起了那些远离城市喧嚣,选择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内心平静的人们。它提醒我,物质生活的简朴并不妨碍精神世界的丰富。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寓庐:
山间寓庐静,
书卷伴清风。
心随云水远,
梦与星辰同。
寓庐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座简朴的小屋,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屋内书香四溢,窗外鸟语花香。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在英语中,寓庐可以对应为“hut”或“cottage”,但这些词汇缺乏寓庐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色彩。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也有类似的隐逸和精神追求的意味。
寓庐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场所的描述,更是对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的象征。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寓庐这个词,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简单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向往。
1.
【寓】
(形声。从宀,禺(yù)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寄居,寄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寓,寄也。 、 《国琼·周语》-国无寄寓。 、 《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 、 《孟子》-无寓人于我室。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径造袁所寓。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寓逆旅主人。 、 宋·文天祥《后序》-围所寓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同寓数十人。
【组词】
寄寓、 寓士、 寓泊、 寓食、 寓客
2.
【庐】
(形声。从广(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 、 《广雅》-庐,舍也。 、 《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 《左传·襄公三十年》-庐井有伍。 、 《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