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38
条状:形容物体或物质的形状,指长而细,类似于条或带子的形态。
“条状”一词源自汉语,由“条”和“状”两个字组成,其中“条”指长而细的物体,“状”指形态或样子。在古代汉语中,“条”已有长条形的含义,而“状”则用来描述形态。
在中国文化中,“条状”常与秩序和整齐联系在一起,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表达的是秩序和规划。
“条状”给人以整齐、有序的感觉,有时也与单调、重复的印象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用“条状”来形容食物的切割方式,如将黄瓜切成条状,方便食用和烹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条状的月光洒在湖面,如同银色的绸带轻轻飘动。”
在英语中,“条状”可以对应为“strip-shaped”或“ribbon-like”,在不同文化中,对于条状物体的描述和理解大致相似。
“条状”是一个描述物体形状的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描述物体的外形特征,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状】
(形声。从犬,爿(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引证】
《说文》-状,犬形也。 、 《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且曰献状。 、 《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凡铸金之状。 、 《聊斋志异》-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 郦道元《水经注》-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 、 明·魏学洢《核舟记》-若啸呼状。
【组词】
状类、 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