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4:4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4:47:19
词汇“条正”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条正”的分析:
“条正”的字面意思是指条理清晰、端正有序。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有条不紊,符合规范或标准。
由于“条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文书、规章等的格式规范,但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使用。
由于“条正”的罕见性,很难找到现代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如“文书条正,无懈可击”这样的表述。
“条正”由“条”和“正”两个字组成。“条”指条理、条目,“正”指端正、正确。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文书或规章的格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文书的条正代表着官方文件的正式性和权威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此它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非常有限。
由于“条正”的罕见性,它不太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规范的场合,但这种联想并不强烈。
由于“条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条正”用于描述一个场景或物品的整齐有序,例如:“书架上的书籍摆放得条正有序,每一本都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整齐排列的图书馆书架,每一本书都摆放得条正有序。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图书馆中安静的翻书声。
由于“条正”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汉语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条正”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词汇,它的意义主要与条理清晰、端正有序相关。由于其罕见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有限。在学和使用汉语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演变。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