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2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22:23
听从:指按照别人的指示、命令或建议行事,表示顺从或服从的态度。
“听从”一词源于古汉语,由“听”和“从”两个字组成,意为听取并跟随。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听从其言”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意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听从”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等级和秩序的社会结构中。例如,在军队或传统家庭中,听从被认为是维护秩序和和谐的关键。
“听从”可能引发对权威、秩序和安全感的联想。在积极的情况下,它可能象征着信任和尊重;在消极的情况下,它可能暗示缺乏自主性和个人意志。
在个人生活中,听从可能体现在对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的建议的遵循,或在团队工作中对领导决策的支持。
在诗歌中,“听从”可以用来描绘一种和谐的画面,如“听从自然的呼唤,我们漫步在春日的田野”。
视觉上,“听从”可能让人联想到军队整齐的队列或学生安静的课堂。听觉上,可能是指挥官的口令或老师的讲解声。
在不同语言中,“听从”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服从和顺从——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obey”和“follow”,德语中的“gehorchen”。
“听从”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重要应用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语言的交流,还涉及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观的传递。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听从”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