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2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21:30
持筹握算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手持筹码,握住算筹,比喻精于计算或策划。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善于谋划、计算,特别是在商业、金融或策略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持筹握算 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精明能干,善于策划。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赞扬某人在处理财务或计划活动时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商业管理,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专业人士的分析和决策能力。
同义词:精打细算、深思熟虑、运筹帷幄 反义词:粗心大意、不计后果、盲目行动
持筹握算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当时人们使用算筹进行计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实际的计算行为,更多地用来形容人的智谋和策略。
在传统文化中,精于计算和策划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持筹握算**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智慧和策略在成功中的作用。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聪明、能干和成功。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以持筹握算著称,总能提前规划并有效管理项目资源,这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持筹握算,智者行,
市场风云,一目明。
策略深,决策精,
商海航,风帆正。
想象一个商人在办公室里,手持计算器,目光锐利地分析数据,这个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 持筹握算 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键盘敲击声和计算器按键声,这些声音象征着精确的计算和策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trategic planning" 或 "meticulous calculatio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强调了计划和计算的重要性。
持筹握算 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提升我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妇~,日致丰盈。
1.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2.
【筹】
(形声。从竹,夀声。本义:计数的用具)。
壶矢。古代投壶用的签子,形如箭笴。
【引证】
《说文》。谓投壶之矢为 筹。-筹,壶矢也。 、 《礼记·投壶》。注:“矢也。”-筹室中五扶。 、 《仪礼·乡射礼》-箭筹八十。
3.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4.
【算】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算,数也。 、 《仪礼·乡饮酒礼》-无算爵。 、 《仪礼·丧服记》-亲则月算如邦人。 、 《仪礼·士丧礼》-明衣不在算。 、 《礼记·檀弓下》-有算为之节文也。 、 《论语·子路》-何足算也? 、 《儒林外史》-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
【组词】
算还、 算尽镏铢、 算来、 算刻、 算定、 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