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2:34
势焰可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权势和气焰令人畏惧”。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集团的权势极大,气焰嚣张,使人感到害怕或敬畏。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描述权势和气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政治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权势和气焰往往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常常伴随着不公和压迫。因此,这个成语在描述这些现象时具有强烈的批判意味。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权势的滥用和压迫。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公、恐惧和无力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有权势的家族在社区中横行霸道,居民们因为他们的势焰可畏而不敢发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权势如山压,势焰可畏人。”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权力中心,压迫的氛围,以及人们在权势面前的无力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wer-hungry”或“overbearing”,但这些词汇没有中文成语那么形象和深刻。
势焰可畏 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权势和气焰的负面影响,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提醒我们警惕权力的滥用和压迫。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批判社会中的不公现象。
时,秦会之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
士诒捻着几根胡髭微微笑道:“不是士诒夸口,士诒要举老沈,会员敢另举他人么?”~。
1.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2.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
3. 【可】
4.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