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8:14
词汇“势欲熏心”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势”、“欲”、“熏”、“心”。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势欲熏心”字面意思是指权势和欲望强烈到足以影响或腐蚀人的内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追求权势和物质利益而失去了本心,变得贪婪和腐败。
“势欲熏心”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和欲望的批判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权力腐败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反对过度追求权力和物质。因此,“势欲熏心”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和压抑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贪婪、腐败和道德沦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保持道德底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追求权力和物质而失去了本心,这时我们可以用“势欲熏心”这个成语来描述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权势如烟,欲海无边,熏心蚀骨,终成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被金钱和权力包围的人,眼神空洞,表情贪婪。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沉重的脚步声和贪婪的笑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wer corrupts”或“greed is a si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权力和贪婪的批判。
“势欲熏心”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判,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
1.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2.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 欲益反损
3. 【熏】
4.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