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0:41
词汇“搜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字分别解释:
结合起来,“搜遗”的基本含义是指寻找或搜索遗漏或遗失的东西。
在文学中,“搜遗”可能用来形容对历史文献或古代文物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如“考古学家在古墓中搜遗,发现了珍贵的文物。”
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它可能是一个常用的术语。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寻觅”可能带有更多的情感投入,而“搜遗”则更侧重于专业领域的搜索行为。
“搜遗”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对遗失物品的寻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扩展,特别是在专业领域中。
在**文化中,对历史的尊重和研究一直是重要的传统。因此,“搜遗”这个词在历史学和考古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搜遗”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知识的渴望。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对文化遗产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寻找遗失的物品或回忆,它可能会有所体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时间的河流中搜遗,每一粒沙都藏着古老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考古学家在沙漠中搜寻遗迹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来营造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arch for lost items”或“seek out what has been forgotten”,但这些表达不如“搜遗”简洁和富有诗意。
“搜遗”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专业背景,它不仅是一个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1.
【搜】
搜索;搜查。
【引证】
《方言二》-搜,求也。秦晋之间曰搜,就室曰搜。 、 《庄子·秋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组词】
搜弊、 搜猜、 搜筒、 搜看、 搜阅、 搜山煮海、 搜伏、 搜刷
寻求。
【引证】
《梁书·孔休源传》-时太子詹事周捨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加搜采。
【组词】
搜剔、 搜遗、 搜须捉虱、 搜刷、 搜才、 搜句、 搜抉、 搜吟、 搜拔、 搜奇;搜采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