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3:40
“床头金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床头的金钱用尽了。基本含义是指钱财耗尽,形容人贫困到了极点。
“床头金尽”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后来逐渐成为常用成语。在古代,床头常放置钱财,因此“床头金尽”形象地表达了钱财耗尽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贫困的深刻认识和对财富的重视。它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要节俭持家,避免陷入贫困。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忧虑。它让人联想到贫困、无助和生活的艰辛。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自己或朋友在经济上的困难时期,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避免浪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床头金尽夜未央,寒风瑟瑟透骨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床头柜上空无一物,反映出贫困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寒风呼啸的声音,增强贫困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roke”或“penniless”,但它们没有“床头金尽”这样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床头金尽”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经济上的贫困,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同情他人的困境。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娼返金陵,生窃从遁去,居娼半年,~,大为姊妹行齿冷。
1.
【床】
(形声。从木,爿(pán)声。本义:坐卧的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 《易·剥牀》王注?-在下而安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组词】
单人床;双人床;帆布床;折叠床;卧病在床;床裙、 床地平、 床背阁、 床上安床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
4.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