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7:05
“深仇积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深深的仇恨和累积的怨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因为长期的矛盾、冲突或不公而积累起来的强烈敌意和仇恨。
在文学作品中,“深仇积恨”常用于描述复杂的家族恩怨、历史仇恨或个人间的深层次矛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对另一人的极端不满或敌意。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分析人际关系的负面动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感和关系。
“深仇积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复杂的家族和人际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深仇积恨”常常与家族荣誉、忠诚和复仇等主题相关联。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历史、家族纠纷或个人经历中的重大冲突有关。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复杂,它让我联想到历史剧中的家族恩怨和个人悲剧。这种深层次的仇恨往往难以化解,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很少直接遇到“深仇积恨”的情况,但通过阅读和观看相关的故事和电影,我能够理解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远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刀,刻下深仇积恨,时光流转,恩怨难消。”
视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古老的家族徽章和破败的家族宅邸;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沉重的音乐和低沉的对话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和概念可能通过不同的词汇和故事来表达,如西方的“vendetta”(血仇)或日本的“恨み”(怨恨)。
“深仇积恨”这个词汇深刻地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感和复杂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丰富我的汉语词汇和提高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
见及此而犹作此阴谋,宁非有~于国家,必绝其命而始快,此四万万人所宜共诛也!
1.
【深】
(形声。从水,深声(shēn)。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引证】
《说文》-深,深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2.
【仇】
(形声。从人,九声。本义:同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雠也,二人相当相对之谊。-仇,雠也。 、 《尔雅·释诂》-仇,匹也,合也。 、 《诗·周南·无衣》-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 《诗·周南·兔置》。笺:“怨耦曰仇。”-公侯好仇。 、 《礼记·缁衣》-君子好仇。
3.
【积】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积,聚也。 、 《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令野修道委积。 、 《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掌邦之委积。 、 《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
【组词】
积谷、 积居、 积仓
4.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