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4:38:21
“望其肩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看着别人的肩膀和脖子。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人后面跟随或学*,比喻追随或模仿他人。
“望其肩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追随和模仿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师徒关系非常重要,徒弟往往需要望其肩项,从师父那里学技艺和知识。这种文化背景使得这个成语在**社会中有着深厚的根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谦逊和尊敬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模仿和学*的场景。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和经验的尊重。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多次望其肩项,从我的导师那里学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追随和模仿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望其肩项,学其风骨,笔下生花,心随墨舞。”
想象一个学生在教室里,专注地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安静而专注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教室里的讨论声和笔记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ollow in someone's footsteps”,意思相近,但具体表达方式不同。
“望其肩项”这个成语在描述追随和模仿的过程中,强调了学和尊重的重要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谦逊,不断从他人那里学*,同时也鼓励我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愚谓荆公古文,直逼昌黎,宋人不敢~。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3.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4.
【项】
(形声。从页,工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脖子的后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项,头后也。 、 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 《后汉书·左雄传》-项背相望。
【组词】
项髻、 项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