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51:21
木材蓄积量是指某一地区或林区内,所有树木的木材总体积,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这个概念在林业管理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专业领域,如林业和环境保护,“木材蓄积量”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评估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长状况。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涉及到自然保护或生态平衡的主题,也可能出现。在口语中,除非是特定行业从业者,否则一般不会使用这个专业术语。
“木材蓄积量”这个词汇源自林业管理实践,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管理意识的提高,这个概念逐渐被精细化定义和广泛应用。
在许多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木材蓄积量的管理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经济利益,还涉及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森林的宁静、木材的温暖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它也可能引发对过度砍伐和环境破坏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参与环保活动或讨论可持续发展话题时,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讨论的专业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将“木材蓄积量”作为一个象征,代表自然的丰饶和人类的责任: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木材蓄积量如同岁月的见证, 每一棵树,都是时间的守护者。
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木参天,鸟鸣虫吟,这种场景可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木材蓄积量的丰富和森林的生命力。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timber volume”或“forest stock”,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都是指森林中木材的总量。
“木材蓄积量”是一个专业且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关系到林业经济,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参与相关讨论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材】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材,木梃也。 、 《周礼·太宰》-五曰材贡。 、 《国语·晋语》。注:“横木也。”-驾而乘材。 、 《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无所取材。 、 《庄子·人间世》-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 《楚辞·九章·怀沙》-材朴委积兮。 、 宋·沈括《梦溪笔谈》-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组词】
木材;材器
3.
【蓄】
(形声。从艸,畜声。本义:积聚,储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蓄,积也。 、 《广雅》-蓄,聚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张衡《东京赋》-洪恩素蓄。 、 《贾子·无蓄》-蓄积者,天下之太命也。 、 《礼记·王制》-无三年之蓄。 、 《韩非子·初见秦》-蓄积索,田畴荒。 、 《国语·楚语下》-积货滋多,蓄怨滋厚。 、 《新五代史》-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
【组词】
蓄火、 蓄菜、 蓄余、 蓄毓、 蓄租、 蓄艾
4.
【积】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禾谷之聚曰积。-积,聚也。 、 《周礼·大司徒》。注:“少曰委,多曰积。”-令野修道委积。 、 《周礼·遗人》。疏:“三十里言委,五十里言积。”-掌邦之委积。 、 《盐铁论·错币》-故人主积其食,守其用。
【组词】
积谷、 积居、 积仓
5. 【量】 ——见“打量”(dǎliang);“掂量”(diāngl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