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8:17
词汇“守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守”和“盟”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守盟”进行深入分析:
“守盟”字面意思是指坚守盟约或协议。在汉语中,“守”意味着保持、维护或遵守,而“盟”通常指盟约、协议或联盟。因此,“守盟”的基本含义是遵守并维护已经达成的协议或盟约。
“守盟”作为一个复合词,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盟约和誓言具有极高的法律和道德约束力,因此“守盟”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多次提及。
在**传统文化中,守盟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诚信和责任感。在社会交往中,守盟有助于建立信任和稳定的关系。
“守盟”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忠诚、可靠和责任感。它鼓励人们在人际关系和职业生活中坚守承诺。
在个人生活中,守盟可以体现在各种小承诺上,如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家庭规则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守盟”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诚:
在爱的誓言中,我守盟如山,
无论风雨,无论世事变迁。
视觉上,“守盟”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盟誓仪式,如歃血为盟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重的誓言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keep a promise”或“abide by an agree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守盟”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守盟”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 《三苍》-盟,歃血誓也。 、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 、 《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掌盟诅。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 《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 、 《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 、 《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
【组词】
盟主、 盟坛、 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