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54:19
“公份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口语中,指的是集体或公共事务中每个人应分担的部分或份额。这个词汇强调了在集体活动中个人责任的分担和公平性。
在不同的语境下,“公份儿”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公份儿”源自于汉语中的“公”和“份儿”,其中“公”指公共的,“份儿”指份额。这个词汇随着社会集体活动的增多而逐渐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强调公平分担的场合。
在**文化中,集体主义观念较强,因此“公份儿”这个词汇体现了集体行动中的公平和责任分担的重要性。在社会活动中,公平分担被视为维护集体和谐的重要因素。
“公份儿”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关联到公平、合作和社区精神。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社区的团结和互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组织社区活动时使用过“公份儿”这个词汇,用来解释每个人需要承担的费用或工作量,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社区的花园里,每朵花都承担着自己的公份儿,共同编织着春天的画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社区居民在分摊公共费用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温馨的社区生活歌曲,来增强“公份儿”的集体和谐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hare”或“contribution”,但这些词汇没有“公份儿”那种强调集体公平分担的特定文化内涵。
“公份儿”这个词汇在强调集体活动中的公平分担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体现了汉语中的集体主义文化,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公平和合作的理念至关重要。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份】 (形声。从人,分声。同“彬”。①(bīn)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②量词。用于计数或搭配成组的东西)。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