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21
显山露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显露出山和水的景象,比喻显露出才能或本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场合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或能力。
显山露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源自**古代的山水画和文学作品,强调自然景观的显露,后来引申为人的才能或本领的显露。
在文化中,山水画和诗歌常常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显山露水** 这个成语也体现了这种和谐,即人的才能与自然景观的显露相呼应。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成功和成就。它鼓励人们展现自己的才能,追求卓越。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在项目中显山露水,他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我们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他在知识的海洋中显山露水,智慧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山峰和溪流清晰可见,象征着人的才能和本领的显露。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的乐曲,象征着才能的展现和成功的喜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show one's true colors" 或 "shine",但这些表达没有显山露水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山水画和诗歌的文化背景。
显山露水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才能显露的词汇,它还蕴含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他在其中虽然不怎么显山露水,却也不是庸碌之徒。
他的才能已经开始~了。
1.
【显】
(会意。从页(xié)从显,显亦声。今字从页,与人头有联系。本义:头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显,头明饰也。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露】
4.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