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5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54:08
“两得其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两个事物都得到了它们应该得到的位置或状态。基本含义是指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或者两个事物都得到了适当的安排。
在文学作品中,“两得其所”常用于描述人物关系或**发展的理想状态,如两个朋友最终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点,或者一个难题得到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双方都满意的局面,比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都得到了预期的利益,或者在家庭决策中每个成员都得到了满足。
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协议或解决方案,其中每一方都得到了他们所期望的结果。
同义词:两全其美、各得其所
反义词:两败俱伤
“两得其所”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它体现了古代**人对于和谐与平衡的追求,以及在处理事务时寻求双赢的智慧。
在**文化中,和谐与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两得其所”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强调在冲突和竞争中寻求共同利益和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双方合作的愉快。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分歧时寻找共同点,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家庭决策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比如在选择度假地点时,我们最终找到了一个既能满足大人放松需求又能让孩子开心的目的地,真可谓两得其所。
在诗歌中,可以将“两得其所”融入描述自然和谐的场景,如:
春风拂面,花开两得其所,
鸟语花香,自然和谐共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和谐共处的画面,如两只不同种类的鸟儿共享一棵树上的果实。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轻快和谐的乐曲,如古典音乐中的小夜曲,来代表“两得其所”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n-win situation”,它传达了双方都获得利益的概念,但缺乏“两得其所”所蕴含的和谐与平衡的深层意义。
“两得其所”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体现了处理人际关系和事务的智慧。它提醒我们在冲突和挑战中寻找共同点和解决方案,以达到和谐与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事与立孙无相妨,华屋良田与吾之孙,独以一命与吾兄之孙,两得其所矣。
赵师爷算无遗策,进退~。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1. 【两得】 同时兼得两种长处﹑两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