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2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5:33
词汇“狯险”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组合,“狯”字有狡猾、奸诈的意思,而“险”字则表示危险、不安全。将两者结合,“狯险”可能指的是既狡猾又危险的状态或行为。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以下分析将基于假设的含义进行。
“狯险”可能指的是一种既狡猾又危险的行为或状态,暗示着某人或某事不仅具有欺骗性,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于“狯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复杂的反派角色,或者描述一种危险的局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因为它听起来较为生僻。
由于“狯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特定的含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狯险”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既狡猾又危险的人或事,这种描述可能与人们对复杂人性的认识有关。
“狯险”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可信任和潜在的危险。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使他们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更加警惕。
由于“狯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遇到,可能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或听取他人的描述。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狯险”用来形容一个复杂的角色或情节,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阴暗的角落,一个狡猾的身影潜伏其中。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神秘的旋律,来增强“狯险”的氛围。
由于“狯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寻找类似的组合词来表达相似的含义。
“狯险”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复杂和危险状态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情境。
1.
【狯】
(形声。从犬,会声。本义:狡猾) 同本义(含有诡计多端而又易败露的意思)。
【引证】
《说文》-狯,狡狯也。 、 《新唐书·裴寂传附马三宝》-马三宝,性敏狯。 、 《宋史·侯陟传》-陟有吏干,性狡狯。
【组词】
狡狯、 狯猾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