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03:3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03:31:15
“公教”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公共教育,即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它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公益性,旨在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公教”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公共”和“教育”两个词组合而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讨论教育政策和教育体系时。
在**,公教体系被视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以确保教育的普及和质量。公教的发展也反映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公教”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让人联想到公平、正义和进步。它也常常与国家的未来和青少年的成长联系在一起。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公教体系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环境和机会,使我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对我的个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教”:
公教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知识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公平的桥梁,连接梦想与现实, 公教,是希望的灯塔。
想象一所充满活力的公立学校,孩子们在操场上嬉戏,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这些画面和声音都能让人联想到“公教”的温馨和活力。
在不同国家,虽然都有公共教育的概念,但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政策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美国的公立学校体系和**有所差异,但都强调教育的普及性和公益性。
“公教”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社会公平和教育正义的象征。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醒我教育的重要性和它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