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9:05
“公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由公众共同推荐或推举某人担任某个职位或角色。它通常用于政治、组织或社会活动中,表示通过集体的意见或投票来决定某人的任命。
“公推”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公”指公众或集体,“推”指推荐或推举。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涉及集体决策和民主选举的场合。
在文化中,“公推”体现了集体主义和民主参与的价值观。它强调通过集体智慧和公众意见来做出决策,这在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推”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公平、公正和民主。它让人联想到透明和公开的决策过程,增强了人们对结果的信任感。
在学生时代,我曾参与过学生会的公推选举,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民主精神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集体决策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推”:
在晨曦的光辉中,我们公推
智慧的火花,在集体的心中跳跃
每一票,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公推,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想象一个充满活力的会议室,人们举手投票,声音汇聚成一股力量,这就是“公推”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公推”可以对应为“public nomination”或“collective endorse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通过公众或集体的意见来推荐某人。
“公推”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它不仅代表了民主决策的过程,也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推”有助于我更好地参与和理解集体决策的过程。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